暑假去庐山,急急地去看电影《庐山恋》。在庐山,这部电影被循环播放,是世界上放映次数最多的电影。
当年放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才11岁,还没长大。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在小学五年级时,我看了它的图画书,我们那时称小人书。我后排的同学叫马春燕,长的很胖,属于那种比较早熟的女孩子,她有这本图画书。我求了又求,终于从她那里借到这本书,看完后也没有特别的感受,只记得图画书上郭凯敏的大眼睛和他雪白的衬衣。那时想,等我长大了,有男朋友,他一定要有大大的眼睛,他一定要常常穿白衬衣。后来我长到足够大,结婚了,我的先生嘲笑我这种小女孩的趣味,他说,大眼睛就好看吗?牛的眼睛也很大呢。我真是无语。但我自己就成了白衬衣控,我有各种式样的白衬衣。似乎在我眼里,白衬衣就是青春的象征。
隔了三十多年再看这部老电影,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电影里的角色演的太用力,表演的痕迹过重。一颦一笑,都很用劲,没有放松感。大约八十年代的电影都是这样吧。很多表现手法都有那个年代的痕迹。两个年轻人陷入爱恋之中,他们快乐得不能自已,在路上疯狂地傻跑,或者是女孩牵着裙角,娇憨地旋转。我想,大约电影就是要将生活放大吧,让你更容易体会电影的意图。而实际生活中,即便恋爱,也不会这么狂奔旋转吧,怪费力气的。因为他们频繁地接触,有人要调查男孩,女孩感觉连累了男友,很伤心,这时天气也马上阴沉下来,电闪雷鸣。离开他吧,可是又有很多不舍,内心痛苦冲突,这时镜头中就出现波涛汹涌的大海。好像这些都是老式的套路。我小时候就知道。今日重温,也有一份包容,体谅。影片的画面都很美,我们一面看,一面与自己的旅游相映照。白鹿洞书院,花径,仙人洞,山光水色,云雾缭绕,古人说,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庐山既秀美宜人,也不乏陡峭险绝。再加上一对童男玉女,一会嬉戏奔跑,一会伤心忧愁。更有家国大事,祖国统一的宏大主题。坐在影院,似乎重回过去,仿佛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回看来路。
从前看过一个影评,说《庐山恋》中,两个一见钟情的男女,对着大山用英语喊,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多么不合情理。他们应该看着对方,含情脉脉地说,我爱你。这个影评人自以为多情,其实是不解风情。他不懂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对初识的男女,爱慕却又难以说出,他们除了说爱祖国,还能说什么?如同现在的孩子谈恋爱,问你在做什么?意思却是,我在想你呢。一样的道理吧。古人写相思,从不说我想你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样的风流婉转,更符合我们东方人的趣味吧。
还有,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这部电影,仍然感觉它非常开放。女孩的眼光大胆,游玩时还无所顾忌地躺在男孩身旁,感觉这个美国小姐在诱惑我们社会主义的好青年。甚至那女孩对男孩说,你不能主动点吗?如此直白露骨,大约也很少见。我这样的女性观众看了,不禁惊叹,你怎么可以这样勇敢?电影中虽然没有现代电影那些直接的亲热的镜头,但比那些镜头更能撩起你的想像。有一位男性朋友,他说当年,他将《庐山恋》的画报贴在床头,天天看,天天看。我笑,你是在望梅止渴吧?电影中更有穿泳装的镜头,大约是要展现人体美吧。八十年代初,一个刚刚开禁的年代,人们的感情被压抑太久太深,很容易矫枉过正。这些画面与对话,看了想笑,可人家真是一本正经呢。与我一起看电影的静姐说,当年她看这部电影,感觉张瑜的衣服好漂亮啊,而且一套一套的,多的不得了。我今天看这部电影,仍然觉得有些衣服很漂亮,特别是她的连衣裙,袅袅婷婷,婀娜多姿。至于她的喇叭裤、墨镜应该是八十年代青年所喜欢的吧。
第二天,我们仍在庐山游玩,经过电影院,一位男士请求我们为他照相,他站在电影院门前,那里有大大的《庐山恋》剧照。他说,当年看这部电影真是很感动。他大约比我年长,他的话立即让我引他为同类。我对这些怀旧的人有某些尊敬。我急急地去看这部电影,似乎是为了看一看年轻时的郭凯敏,更是为了回忆一下逝去的少年时代。那时我还没有长大,可是那时,我是多么向往长大。
一部电影放了这么多遍,满足了无数我这样的人的怀旧念想。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庐山,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似在与现实作一些疏离?可是,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纵然人世有苍桑,于阑珊处得自在。(文/余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