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菜单:ycsz.edu.cn
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师文摘

希望,在路上

信息来源:育才三中 来源: 日期:2017-10-2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你在深圳带文学社?没弄错吧!”这是一位大学同窗前几年发给我的一条短信。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来这儿的人怎么会和文学扯得上关系。当他得到我的确认之后,过了一会儿回了一句话:“好吧,你还是原来的你。” 

  时光如白驹过隙,倏然而已。9年前的秋天,我带着育才三中的一批孩子们,开始了这项“创业”之路。不知不觉,我们的社刊《晨笛》竟然出到20期了。
  这些孩子之中,有不少是写作高手,更有几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
  王薇、荣成、陈行、毛忆新,是我创建社团之初的得力干将。王薇的文笔很细腻,喜欢写家乡的风土人情。一篇《西北的食文化》,把一碗兰州拉面写得酣畅淋漓:
  “兰州拉面在西北面食界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大腕儿’。一个小小的面团,被反复折叠拉伸,形成一根又一根长度相等、粗细均匀的面条,下锅煮熟,捞入已盛满牛肉汤的碗中,加上芙茜和葱段,配上大片的牛肉,让人吃的畅快淋漓、汗流浃背。在急切的期盼中,一碗牛肉拉面终于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在里面加上醋和辣椒,然后大口咀嚼起来,这种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痛快!”
  荣成是典型的思考性孩子,他的一篇《听雨》让人神伤。陈行是写散文的高手,多篇作品在《深圳晚报》发表,成为当时学生中小有名气的小作家。毛忆新的名气,得益于她写的一篇散文《苏州美女和深圳先生》。该文先在《晨笛》发表,接着被《中学生》杂志发表,引来众多关注。
  这批孩子现已长大,王薇在中大读博,荣成在美国读研,陈行、毛忆新的下落我不清楚,应该大学毕业了。
  姬圳妮,在3年前的育才三中是一个比较响亮的名字。其实她很低调,但文章写得非常棒。一篇《瞧瞧班里的哪些男生》写得风生水起:
  “不是我八卦。上初中这两年来,班里男生的个性特点是越发明显,就连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们。下面,我就给您讲一讲我们班里的几个活宝。
  活宝之最首推‘忍者’小陈。大家都知道,时下日本忍者十分受大家欢迎。小陈虽然不会忍术,但是他的举止、谈吐,非同常人,可以和真正的忍者相媲美。他一下课就跑去找大高个小胡。随即,两人就在班里大战一番。小胡一米九的个子,乍一看上去足以把一米六几的小陈打趴下。可结果却不然。只见小陈施展他如忍者般的幻术,迅速出手,见缝插针,巧妙利用自己个子小的优势,灵敏地躲过小胡的攻击。在小陈高超的幻术攻击之下,小胡自愧不如,感叹道:忍者就是忍者,太牛了!”
  圳妮同学去了深大法学院,前年《中学生》杂志的领导和编辑来我校考察时,还专门邀请她来文学社与该杂志的编辑王子沐见了一次面,这也算是一个文学缘吧。
  郭丽媛的感情十分丰富,她的一篇《阿木尔的冬天》似乎把人带进了冰冻却温情的北国:
  “我们没有往森林深处走,只在边缘走了一阵。中午,阳光洒在雪地上,好像照在钻石上一样,闪闪发亮。林子里的雪,又松又厚,一脚踩下去,雪就没到了膝盖骨。这种感觉,比踩在面粉上还要奇妙。在林子周围走了走,两只脚不停地乱踩,因为我喜欢听踩雪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不要到现场,光是读读这文字,就可以想象出北国冬天有多美妙了。
  杨小宇,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女孩,在《草堂,跨越千年的对话》一文中,我领略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
  “斑驳的石墙,破旧的炕床,因年代久远而显出灰色的竹席和被褥,无一不让我们联想起那个年代诗人的生活是如何艰难。‘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国破人亡的时刻。我想象过诗人的贫苦,只是未曾料到是如此贫苦。
  走出诗人的陋居,重新回到竹林小径中,园中清静幽雅的环境与诗人简陋至极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起当年诗人的忧国忧民之状,再想到现在我们终日可得的太平生活,我始终感觉诗人的灵魂还在那尊汉白玉雕塑之中,他仍然手指青天,心忧天下,情系苍生。”
  岳欣辰,晨笛文学社的副社长,高中时去了育才中学,如今已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了。叶利森,当时文学社的美术编辑,如今去了中国传媒大学。李博文、余扬、曹禺蕾、丁当歌、黄可欣、  郭丽媛、吕一凡、张乐桐、杨小宇、张诗文、张诗敏、韦怡婷、高飞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晨笛文学社前进的足迹上熠熠闪辉。
  9年来,晨笛文学社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再多的荣誉都美不过这些孩子们。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书写诗意的人生。
  希望,在远方。希望,在路上。仰望璀璨的星空,脚踏坚实的大地,我们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2017年6月于育才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