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菜单:ycsz.edu.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掠影

明心见性学生涯,以终为始看人生——“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培训专题报道

信息来源:育才三中 来源:学校办公室 日期:2020-10-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个性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生涯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园已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10月6日至8日,育才教育集团召开“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涯规划教学设计”专题培训会。在集团综合发展部周晓丽部长的组织下,生涯教育专家吴沙老师作为此次培训讲师,引领集团各成员校的70余位老师开启了愉悦丰实的生涯之旅。

  在这三天高投入、高密度、高品质的培训中,我校8位参训教师们感受着“生涯”的无涯魅力,既收获了先进的生涯教育理念和工作思路,更收获了切实有效的生涯探索工具及丰富的生涯教育资源。
  特将他们在培训中的所感所得在此做分享,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具备生涯意识,带领学生以终为始行路,探寻属于学生自己的独特生涯,为孩子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插上有力的翅膀!
  参与培训教师的心得/感悟
  
  李玲老师生涯规划培训有感
  生涯之学乃应变之学,生涯教育是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融于一体的幸福教育——支持人们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并历练出面对变化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更具灵活性,内心更安然笃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涯规划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要我们按图索骥,而是给面临选择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借由它,倾听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借由它,我们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是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方式;借由它,即使道路崎岖,心里仍然满怀希望;借由它,我们从自己的付出中获得满足,获得成就。
  三天的密集型生涯培训课程,育才的园丁们遇见生涯大师,在吴沙老师带领下,从“生涯”意涵的演变到自我探索及专业职业探索,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科能力提升”到生涯规划课程的定位与教学设计,遨游于广阔的生涯世界里,陶醉于吴沙老师的诙谐与幽默之中……
  三天的课程,受益匪浅,记录下了如下内容与大家分享。
  1.人职匹配,是生涯的最高标准!
  2.家长是生涯教育的助力系统!
  3.如果不规划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就一定被别人规划!
  4.人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目标对人有引领的重要性,有了目标,就容易将精力、时间聚焦。
  5.生涯规划是帮助想走自己路的人,找到自己的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心中的“想”,即:内在想要实现的目标。
  6.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去主观认定,客观评价,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家庭、社会、学校联合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去接受、面对、认识了解高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对内理清自己,对外了解外部职业世界,从而去实现人职匹配。
  7.人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之间都有连接,以终为始,去规划专属自己的人生路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太会去喜欢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但那个东西却有可能是最适合我们的。
  8.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做选择,都要有自我概念,机遇、机会随时都存在,在每个阶段澄清自己的期许,要用变化适应的自我标准迎接机遇。要用平衡的眼光去看多元角色,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的一生。
  9.我们要帮助学生探索职业选项,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找到最多的选项。做加法,先把忽略的漏掉的找回来。世上一定有一个满意存在,只是你目前还未找到。
  10.借助“生涯五问”,用自己生命故事,引导来访者看到“高频出现的东西”,探索内在,找到价值力量所在。
  
 

 

  

  黄晓丽老师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在三天的培训学习中,不仅结识很多新朋友,也对自己对中小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一、以前总觉得生涯规划是高中或者大学才要做的事情,通过吴沙老师讲授“生涯”意涵的演变,生涯发展理论,特别是生涯五问方法的示范使用,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来探索自我,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早期回忆”可以看到一个人早期记忆对个人发展以及影响,所以深感孩子在初中和小学甚至幼儿园就需要通过“生涯规划”课程来了解自我,探索自我。
  二、在自我探索,专业探索,职业探索内容学习过程中,吴老师讲授“什么是真正的兴趣”对我触动很深,兴趣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最终来源,真正的兴趣指的是:无论我们能力高低,也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我就开始思考我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我的学生和孩子的真正兴趣是什么,怎样让他们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
  三、在教学定位:能级与角色,教学设计:原理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吴沙老师教学设计环节,示范讲解了三个教学设计原理:三大要素,课程定位和艺术结构,让我不仅学习到如何设计“生涯规划”课程,同时也感悟到在平时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由于时间仓促,有些方面可能学习理解得不够深入,深刻,如果有足够时间演练,示范,可能对“生涯规划”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受,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科渗透,给学生灌输“生涯规划”的理念,在教学和班会课设计中,引入“生涯规划”,让学生更早开始“生涯规划”课程。
 

 

  

  肖娟老师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1.生涯教育的学习,让我更清晰地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是助力,而不是决定她们的发展方向,我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该做加法,引导孩子了解各种职业所需。
  2.“一个人不太喜欢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往往是你最需要的。”告诉我和我的孩子或学生们,应该多主动去全面了解各行各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3.生涯测评工具的学习,更好的助力人职匹配,并了解了如何更好地寻求职业信息,绘制专业就业地图。
  困惑:由于教师岗位工作局限性,了解的职业需求信息有限,可利用的家长或社会的力量不足,更需要有专业团队给学生做生涯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性。我感觉到自己做生涯教育的无力感。
  
  刘隽文老师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在秋风送爽的时节,我参加了”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的培训。此次培训虽然历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对于生涯,我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我明白了兴趣与性格的真正含义,知道了专业的选择其实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兴趣为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要了解性格类型,选择适合性格的专业和职业,以后的工作会更加高效。更有价值的是吴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途径,比如如何去了解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某些特定职位它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从而指导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能有所依据。再进一步的意义就是高中生在新高考背景下3+1+2选科时能有确实的依据,以终为始,目标性更明确。三天的时间真的太短,对于生涯规划教学,我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真希望能有机会再深入学习。
  
  乔文思老师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体会一:一个人是否成能在工作中完全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发挥出自己最大优势,关键要看是否做到了人岗匹配,人职匹配。没有科学的人职匹配,人的才华发挥不出来,同时职用人单位也不能在相应岗位得到起码的回报。所以,即使是第一学历是清华大学,硕士也是国外知名大学毕业,自己的专业特性跟岗位要求不符,用人单位也是不会要的;相反,即使是小学生,但自己的工作经历完全能够证实自己在某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这样的人才一定会被工作单位选中,因为他们能够为单位创造利益。
  体会二:要帮助学生探索专业或职业选项,首要任务就是找出尽可能多的选项,之后按照漏斗法,通过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层要求层层筛选,最后筛选出最合适自己的专业或职业。人都不喜欢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但这些事物中往往会有更适合自己的内容。
  体会三:人生除了为发展而活,也应该是丰满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本阶段出彩的标准。35岁前大部分人的人生是干瘪的,结了婚后人生就立体了。人生出了工作的主线,还有家庭,和健康,单一系统下的成功很有可能打造多系统下的失败,所以人生应该在不同的维度同时推进,千万不可偏薄。前半生用命赚钱,后半生用钱续命,这就是最坏的人生规划。
  
 

 

  

  项梦婕老师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我的收获:
  吴沙老师讲授的《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涯规划教学设计》让我进一步领会了“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虽然之前已经对生涯规划有过一些了解,对生涯规划的一些相关基础理论也不陌生,但吴沙老师别出心裁的解说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把生涯理论的基础又扎实的学习了一遍。
  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班级授课的生涯规划如何开展,一直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吴沙老师讲课,如实让我醍醐灌顶。吴沙老师针对中小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活动都做出了指导和示范,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让生涯规划课不仅实用更要有趣,也让我更坚信学习生涯规划,传播生涯规划是条正确的阳光大道。吴沙老师引导我们用“以终为始”的眼界去树立目标,用一生去丈量人的成长与发展,用多元的角色去平衡得失,用“行动力”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尊重和接纳所有人的选择,用我们的指引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和幸福的人。
  本次培训中在对外探索方面学习了高中分科、大学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城市选择的相关信息,特别让我感触深的是教师除了要做信息的传递者,更要学会如何有效的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信息,教师提供“任务式”探索清单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掘浩瀚的外界信息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才是真正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感谢吴沙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课程,感谢集团周部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培训机会,生命有涯,学海无涯。
  
 

 

  

  张雪莹老师生涯规划培训有感
  中国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才能成功。在本月的6—8号,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培训课程。此次课程由著名的生涯培训专家吴沙老师主讲。课程的刚开始,吴沙老师问了大家三个问题:你吃了吗?在哪儿发财呢?你幸福吗?这三个问题正好折射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状态以及关注的问题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人从以前关注生存问题,到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开始关注主观体验以及内心世界,更加重视意义感和价值感。华人生涯教育界泰斗金树人先生说:“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这两句话说明了生涯规划的本质与精髓,也就是立足现在,胸怀未来。
  三天的培训课程分为三个不同的主题。第一天主要讲的是基础理论,从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到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最后再到萨维科斯的生涯建构理论,吴沙老师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将三者的核心观点以及相互的联系讲解的十分透彻。在生涯建构理论之前,主流的生涯理论都是以外部客观世界为标准,都是被动的聚焦过程。帕森斯强调“人-职匹配”,提倡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与外部世界的职业情况,进行终身职业的选择。舒伯的理论强调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而人的目标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去完成这样的任务。最后的生涯建构理论与前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强调客观的自我概念,而是强调一切应以自己的主观自我概念为主。所以到目前为止,生涯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个人化”的时期。人是有主观设计生涯的能力的,一切应随心而动。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一切的幸运绝非偶然,是否执行才是偶然。根据这一生涯建构理论,吴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生命故事”这一生涯工具,这个探索工具利用了心理学里的“投射技术”,通过“角色榜样”、“杂志、电视节目、网站”、“书籍、电影”、“座右铭”、“早期回忆”五个方面深入细致的提问,引起来访者(学生)思考,让来访者放下心里的戒备和防御,探索自我价值的意义。
  第二天的主题是自我探索。吴沙老师分别从兴趣、能力、性格三个方面,带领我们进行了课堂的体验及互动。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在思考,如何将这些工具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惠及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探索。吴沙老师也在当天课程的最后,以霍兰德职业兴趣这一工具为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设计思路,一共分为8个步骤:(1)澄清概念—概念辨析(2)介绍工具的使用目的与方法(3)开始操作测评工具(4)操作完成后进行概念的客观解释(5)举例说明(6)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代码(7)询问学生结合你的经验,你是否认同?如果认同,进入下一步;不认同,你认为哪一个符合实际情况?(8)最后通过代码查找到属于自己对应的专业和职业。通过这样一个探索,学生将会初步了解到可能符合自己的职业有哪些。在这一时期不用给学生设限,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初中阶段,只有进行了大量的对内及对外探索,才能了解收集更多的信息,为高中阶段的选科以及专业的选择做好准备。
  最后一天也是干货满满的一天,吴沙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进行了环境的探索。包括职业探索、专业-大学-城市探索以及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在职业探索的讲解中,吴沙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多种新兴的职业探索的渠道和方法。比如有家族职业树、绘本教育、生涯人物访谈(邀请家长进课堂、校友进课堂、职业人进课堂)、生涯主题乐园等。这样一些新兴有趣的渠道和方式,让一直身处于象牙塔的学生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吴沙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在广东省新高考政策下,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学业成就和学习能力的评估工具,对初中毕业生的选科进行初步的指导活动。在最后的课程设计部分的讲解中,吴沙老师给我们强调了感性素材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生涯课程设计要注意将感性、互动、理性三者相互交织,并最后落脚在理性知识上。这一课程设计的思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课程才能吸引孩子,能够学习到这样的课程设计,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非常感谢吴沙老师带来这样精彩的课程,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带着这些收获去影响更多的学生,让我的学生能够从学生时代就学习到生涯规划,了解到就业形势,从而在将来能够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我想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且非常有价值的事!
  三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承载着满满的知识的收获,希望今后我能将这次学到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带到三中孩子们的课堂中来。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带来希望。所有的行为将会凝聚在这个希望的周围,活出意义来。生涯教育正是为学生筑梦,在梦的指引下,学生就能扬帆远航,活出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杨秋叶老师生涯规划心得
  收获的“三角”:
  1、扩宽和深化了以往对于霍兰德码及MBTI的理解,丰富了对于这两个测验的认识,更了解应如何更客观地解读测验结果,理解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和分歧点。
  ①每个人的兴趣类型,都是由霍兰德码中的6种类型不同比例的组合,MBTI也是同时拥有一个维度上的两种表现,只是个人的倾向和习惯不同。每个人6种兴趣倾向都存有,因而本身就存在内在冲突。所以人不是片面的,才显示出丰富多元且灵活可变的自我来。
  ②霍兰德码理论中六种类型相邻的两种之间都有共性和差异,如艺术型(A)和研究型(I)都爱“胡思乱想”,但艺术型倾向于感性思考,而研究型倾向于理性思考;社会型(S)和企业型(E)都对人感兴趣,前者爱帮助人,后者倾向于引导人;等等。
  2、一切幸运绝非偶然:“生涯五问”带来的震撼——我们的一切行为是如何被“生命主题”悄然引领的?
  “生涯五问”工具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随着跟来访者工作的深入,细致地探讨可以带出太多让人震撼的生命故事,投射出与来访者相关的深层自我概念。
  ①“角色榜样”让我们跟榜样人物做连接;
  ②“杂志、电视节目、网站”探索我们对事物喜爱的标准;
  ③“书籍、电影”的情节中,透露着我们所喜爱的人物故事,从主角应对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中,映照出解决自身问题的良策;
  ④“座右铭”也可能透露出我们对当下问题解决的建议;
  ⑤“早期记忆”通过对自己生命故事的回溯引发对自身的新发现。
  
  培训结束当天,我便用“角色榜样”这个生涯提问维度,帮助处于待业迷茫期的朋友做了尝试性的回顾探索,她表示很有帮助,也让我深入地体验到这“生涯五问”工具的魅力!
 

 

  

  3、在环境中、具体的活动中认识自己。通过测验、自我分析探索出的自我概念,都要在真实环境中去检验和确认。如同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也要在活动中实践后,更加客观地检验关于自我的“真理”。 
 

 

  

  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初中生还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在规划人生后能否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设想而坚持?
  如何用生涯的概念去理解婚恋关系,又如何从生涯的角度切入去指导个人婚恋中的角色?
  中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性格、能力、兴趣都是发展中的,也是最多变的阶段,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否适合中小学生?测出来的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测量过程中,中小学生的理解偏差如何解决?
  ……
  希望老师们的这些问题能在后续的生涯学习和探索中得到解答。引领学生明心见性学生涯,以终为始看人生!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image007

   

  image009

   

  image011

   

  image013

   

  image015

   

  image017